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湖南人的鄙视链:石鼓书院与岳麓书院的一哥之争

    信息发布者:赵永清
    2019-06-07 18:30:49   转载

    南岳衡山,偏隅华夏之南,五大山哥几个里面排行老二,代表了南蛮发声,既没有大哥泰山之雄伟,也没有老三华山之险峻,高不过一千三百米,被二岳鄙视是自然的。但是,衡山以灵秀诠释,又加以寿星辅之,开元到现在,也是独自风流了几千年。
    南岳衡山有七十二个孩子七十二峰,山峦重叠峰回路转,兄弟自然云山雾罩彼此也不是看得特别清晰,若不是通过他爹衡山串联,保不齐得以为是又一座山头来抢座席的。
    五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长,七十二个山峰自然高低各不相同,鄙视链也就随着爹娘给的天赋形成。高富帅白富美矮矬穷也是把南岳七十二峰的各种酸楚故事全部诠释。
    自古就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一个天道选择,大地万物成功要不就是老大要不就是老幺,爷爷奶奶爱长孙,父母疼老幺,倾注的都是优势资源。南岳衡山虽然位列五岳其中,吸天地之灵气亦不能免俗,七十二个兄弟也是首尾峰都成大器,接下来的鄙视链自然形成,老大鄙视老幺,老幺后又鄙视老大,不是天地为之,实乃一帮人间好事之徒作祟之。
    “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
    南岳衡山第一峰的回雁峰,不以高见长,却是南岳从南到北的第一峰,立于湘江之滨。在唐朝元和5年间,公元810年,在回雁峰脚下,湘江蒸水交汇之处,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书院----石鼓书院,位列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距今已经有1200年有余。
    在南岳72峰的最尾峰为岳麓山,在石鼓书院诞生之后的160年,北宋开宝9年公元976年,岳麓书院诞生了。是不是像极了奔驰给宝马的广告词,没有你的160年我很孤独,那种骄傲是来自骨子里的,石鼓书院也是这样对着岳麓书院这么说的。
    多生孩子好打架,衡山有七十二个孩子,中国有四大古书院,湖南占了两个,同在湘江之滨,相距不过二百余里。
    但是四大古书院一哥却没有定论,最开始说是石鼓书院,到近代又推崇岳麓书院,不知石鼓岳麓做何感想,回雁峰岳麓山又是怎样的首尾遥望并彼此翻着白眼。
    在皇帝赐院匾上比较,石鼓书院自比岳麓书院胜出一筹,石鼓书院有大宋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和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赵祯爷孙俩加持赠匾额。
    而岳麓书院的匾额却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所赐,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儿子,都与自己不同,齐刷刷的选择了石鼓书院。宋真宗想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选择,他还真选对了,他的儿子选择跟了爷爷。岳麓书院在皇帝赐匾额被石鼓书院赤裸裸的鄙视。
    在门联方面,岳麓书院则要傲视其余三大书院,只是这副门联就像宋真宗即位那年的第一场雪,来得稍微晚了一些,而且这一晚就是接近一千年,白娘子和许仙就是这句誓言等上了,宋真宗当时因为没有白娘子之约,但等到嘉庆年间的山长和贡生的对对,才对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一个是岳麓书院的校长,一个是北大清华的学生,两人就在这一问一答,真有点儿座山雕和杨子荣的接头黑话:天王盖地虎,宝特镇河妖。。。袁校长说全国就楚国人才最多最好,张学生顺着校长的话一顿夸,说最多最好的全在岳麓山,那气势一点都不输梁山和瓦岗寨。
    两人一个眼神就相互懂的,于是成就了一段佳话,更是开创了一代文化思想的盛世。
    这八个大字挂在岳麓书院门口,与宋真宗的御赐牌匾相得益彰,每天俯瞰着湘江北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湖南人至今。
    石鼓书院的门联: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
    却是含蓄且单纯,既不屑争一个也不愿争一哥,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它孤独了一千多年。但是,若论气势,还是石鼓公园的门联好一些: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在这里会要争回一些面子,或者也只是我这等凡夫俗子的居心叵测。
    正是南岳衡山首尾峰倚着湘江之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停驻、游玩、讲学,造就了独特气质的湖湘文化,在苍茫大地独树一帜。
    在文学成就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石鼓书院不愧是四大之首。虽然不是选四大美人,但是石鼓书院还是懂的制造影响力的,什么标题党、天团花样美男、制造花边新闻之类的,玩得那叫一个溜。石鼓书院首任院长李宽、李士真、韩愈、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并称石鼓七贤。
    从唐宋八大家的韩昌黎开始,到理学鼻祖周敦颐和继任者朱熹及他的学生,七个人为石鼓书院奠定了应有的文化底蕴。正如合江亭的一副对联写得那样: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
    在朱熹、王守仁不管是路过还是管理湖南期间,都为两大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边找钱扩建修理书院,一边邀请全国知名学术人士来湖南讲学,而且,来一次两个书院轮番讲,花一份钱做了两份事情,这也算是知行合一最早的应用吧。
    当然,两位大师自己也要搂起袖子亲自上台讲,自己走了或者百年之后,他们的弟子继续讲,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石鼓书院默默的陪着湘江水流淌了三千年,才和老幺一起共同开创了中国的近代史。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